展覽上展出了毛利人用碧玉製成的長短不一的武器——玉扁棍

  來自新西蘭的毛利族長老用碰鼻禮問候一位年幼的參觀者

  參觀者觸摸來自新西蘭的碧玉 本組圖片由本報記者 張喆 攝
  本報訊(記者周艷濤)4月4日晚7時許,在新西蘭兩位毛利族長老兼文化專家舉行神聖莊嚴的毛利祈福儀式後,“毛利碧玉—新西蘭文化藝術珍品展”在陝西曆史博物館開展,來自“長白雲之鄉”新西蘭的216件毛利碧玉,帶你領略神奇的毛利族。
  2013年是中國和新西蘭建交40周年,新西蘭國家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中國文化部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推出該展覽,併在全國部分城市巡展,陝歷博是最後一站,該展覽將持續至7月5日,公眾可免費觀賞。新西蘭駐華大使伍開文參加開幕式並致辭。
  碧玉神靈被長老“喚醒”
  毛利人源自亞洲的太平洋航海者的後裔,是新西蘭最早的居民。八九百年前,這些航海者冒險往南穿過大洋,到達新西蘭海岸。奧蒂羅阿是他們給新家園起的名字之一,意思是“長白雲之鄉”。目前,毛利人約占新西蘭人口的15%。
  對毛利人而言,碧玉被視為神聖珍寶,連接著毛利人與其祖先的世界,還被其他新西蘭人所珍視,被當作國家的一種象徵。
  4日晚7時許,在開展前,按毛利人的習俗,需要進行一場碧玉的喚醒儀式。儀式上,兩位毛利族長老唱起特定的歌曲,帶領嘉賓緩步前行,走遍整個展示這些碧玉的大廳。“對毛利人來說,碧玉內部蘊含了很多東西,每次被參觀前,必須由毛利長老舉行祈福儀式,來告知他們的祖先,有人來看這個碧玉,之後才能讓別人看這些玉。”專家介紹說,對毛利人來說,這些碧玉是有生命的,沒有經過儀式,這些碧玉就是沉睡著的,通過儀式喚醒後,碧玉才會把和平、好運帶到它所在的地方。
  在祈福儀式結束後,兩位毛利族長老與參加開幕儀式的人員行“碰鼻禮”,“碰鼻禮”是毛利人彼此問候的一種傳統方式,有點像握手,但比握手更有趣,正確的行碰鼻禮是雙方的鼻子和額頭同時相碰,讓人頗感新奇。
  眾多“人形”碧玉造型奇特
  據介紹,新西蘭碧玉僅產於新西蘭南島偏遠的地區,十分稀有。此次展出的毛利碧玉有216件,碧玉包括軟玉、鮑溫石和蛇紋石,並沒有中國的硬玉和翡翠。記者看到,毛利碧玉的造型十分奇特,其中最重要的是很多造型相似的人形項飾,它們看上去就像是歪著頭的人,有兩個大大的眼睛頗為吸引人,有的連小手都製作得十分精細,有的眼部還鑲嵌著紅色的鮑魚殼。
  專家介紹說,人形項飾是所有毛利人飾品中最珍貴的,每一塊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在過去,人形項飾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只有出身高貴的毛利人才能佩戴。女人在懷孕和分娩期間佩戴人形項飾,將其當作保護胎兒的護身符。男人們打仗時佩戴人形項飾,能趨吉避凶。作為與祖先聯繫的象徵,人形項飾對毛利人具有重大的意義,戴上它們,每代毛利人都能從中獲得祖先的生命力量。
  現場多塊碧玉石可以觸摸
  除了人形項飾外,展出的碧玉中還有禮儀用錛(bēn),它是由玉錛捆綁著一個精心雕刻的手柄組成的。當一任族長去世後,手柄會被取下並和他一同埋葬。
  此外,還有一些最初用於戰鬥的玉扁棍,後來演變成權力與威望的象徵。如今,玉扁棍雖不再作為武器使用,但對毛利人來說,仍然是威嚴、莊重的象徵,並且還一直作為葬禮上的禮器,正式演講場合及藝術表演中也有使用。與其他展覽不同的是,此次展廳還專門擺放有多塊可觸摸的大型碧玉石,觀眾可以觸摸這些碧玉石,從而喚起這些石頭的記憶。
  (原標題:216件毛利碧玉 邀你免費欣賞(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kbc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